由於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到壓迫,所引起的橈側三個半手指的麻木、疼痛、乏力為主的症候群稱腕管綜合徵。本病是神經受壓綜合徵中最常見的一種,可雙側對稱發生。常與腕部外傷、腕骨骨折畸形癒合、月骨脫位、腕關節及手部勞損、腕部腱鞘囊腫、脂肪瘤壓迫等有關。與內分泌紊亂亦有關。故多見於妊娠、哺乳、絕經期的婦女,或由風濕、類風濕等引起,病情發展1~2年達高峰,病程較緩慢。祖國醫學認為勞傷痺痛,血氣凝滯,則皮肉腫痛,筋骨攣折,腫硬麻木,屬鬱閉瘀結之象。
臨床表現:手指僵麻痛(麻為神經受壓,痛為炎症刺激)。患者常自訴麻痛向肩部、肘部放射。拇指活動無力,晨起或睡後疼痛明顯,甩手片刻後可使疼痛緩解,勞累後加重。寒冷刺激後則有手指不靈活的感覺。正中神經分佈區(橈側三個半手指)皮膚感覺遲鈍、完全喪失感覺者少見。病程長者,可有大魚際肌的萎縮。屈腕試驗陽性,叩擊試驗陽性。肌電圖檢查大魚際肌出現神經性變化。
(一)心理調養法
首先要對病情有全面的了解,弄清發病的原因,有針對性地對病人進行疏導,使病人解除顧慮、協助患者自行排除內心的障礙,囑咐患者多參加各種集會、社交活動和串親訪友,分散注意力,使自己的情緒保持平靜和穩定,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。
(二)起居調養法
本病發生後應注意休息,同時患手應避免勞累、提重物,睡覺時患手要墊高,防止手腕部受壓,要注意手腕部保溫,避免感受風、寒、濕邪。
(三)功能鍛煉調養法
1.伸臂鉤臂
平立,左臂自左肩上方伸向背後,並儘量上提,掌心向背,諸指緊貼同側肩胛內側,下身不動,上身半向左轉,同時右手仿穿雲掌勢向左上方伸出,然後鉤掌向面部,兩眼注視掌心,數30個數。上身轉正,將右手收回至胸前,再沿右側胸廓自右肩上方移至後背,上身半向右轉,同時左手向右上方伸出,鉤掌,與左同姿同數。
2.轉體旋臂,翻掌運臂。
3.牽手搖腕
用健側手牽拉患側手指,動作要輕揉,間斷牽拉約5分鐘,然後患側腕部輕輕作旋轉運動,每次作20次,再向反方向旋轉運動,每次做20次。
4.手指練習(目的是練習精細動作,促進功能恢復)。
(1)患側拇、食、中、環、小指分別做360°劃圈運動。
(2)用拇指分別按壓食、中、環、小指遠節、中節、近節部位。
(3)患側手作握拳,伸展動作,每次作30次,循續漸進。
(4)用患手撿米粒。
(四)推拿調養法
局部不易過重過多地施用手法,以減少已增加的腕管內壓。
(1)點穴法:在患肢痛點,以及內關、外關、陽溪、魚際、合谷、勞宮等穴施用點穴法,每次1分鐘,動作宜輕。
(2)頓筋法:在腕關節拔伸下,搖晃8次,屈腕伸腕,一手握腕部,另一手握患手四指,搖晃後迅速上下抖動腕關節,繼而在腕關節壓痛點部位輕揉。
(3)理筋法:術者左手握住患腕,右手拇食二指捏住患手拇指末節,向遠心端迅速拔伸,以發生彈響為佳,依次拔伸食、中、環、小指,以上手法可每日做1次。
(4)腕屈伸法:患者坐位,術者左手拇指中指夾於患側腕之兩側,右手食指、中指夾患側拇指近節,同時拇、食指握餘四指牽引,並徐徐向掌側屈腕至最大限度,左手拇、中指對抗按壓推滾尺、橈骨莖突部,伸屈腕關節數十次。